快眼看书 - 都市小说 - 重生之工业狂潮在线阅读 - 第一百零七章 职校挂牌

第一百零七章 职校挂牌

        经过东平区政府的努力争取,东平区职业技能学校挂牌出让,东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竞买成功,学校从公立变为民营。

        中间也有些波折,对学校的改制,东平区政府的依据是《赵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》,这个条例已经颁布了10年,有些权限和规定发生过调整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现行政策,开办中等技工学校须市政府批准、报省备案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陈立东考虑招生对象和学校未来的发展,提出要将职中升为职高,也就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也是暗憋一口气,你蓝钢不是职高吗?我也办职高!

        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: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,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职高的申请报到省里后,被卡了一段时间,因为当前蓝市的职中、职高比较多,再给你批一家,你怎么招生?你有没有师资?批给你没两年就黄了,这责任谁来背?

        最后还是温晓宇到省里活动了一周时间,才把省教育和劳动部门的联合批复拿到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学校名称为蓝市东华技工学校,开设冶金技术、轧钢技术、数控技术、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、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、港口机械管理与维修、计算机网络技术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会计信息管理9个专业。

        原东平职校的所有资产,以3500万的价格出让给东华钢铁。

        学校的教职工中,企业身份和合同制人员的工作关系全部转到新学校,与东华技校签订劳动合同。个别不想干的,将工作关系转到了区劳动局挂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事业编制人员,则将人事关系全部转到区教育局,暂时在东华技校工作,等最后一批职校生毕业后,再进行双向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“双向选择”,就是东华技校提出聘用意向,如果本人愿意,则该教师与区教育部门解除人事关系,由东华技校聘用并负责一切工资福利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本人不愿意,或者东华技校看不上不想聘的,由区教育局负责,把这位教师分配到其它学校或教育机构,彻底与职校脱钩。

        对这种改制方式,教职工也普遍认可,总之是尊重了个人意愿、保持了福利待遇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在改制期间也发生过问题,一部分在校生家长到区里反映情况、阻挠改制,担心学生学业会受到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区里和学校都承诺:这批学生的教学计划不会受影响,原职校机构在名义上保留两年,直至这批学生毕业,毕业证还是盖东平职校的章,校长还是张洪振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体上这次改制,方案科学合理、积极稳妥,工作扎实、操作缜密。

        还因为张洪振等一批老资格支持改制、服从安置,起到了表率作用,教职工队伍也就保持了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伙该干啥干啥,各得其所、各负其责,学校的运转基本没受到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事业编制的教师,因为有两年的过渡期,也没有大的思想波动。

        学校法人变更后,结清了拖欠工资,原有四个班的教学工作按部就班、没有停滞,机修厂和电机厂的员工委培得以积极推进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教职工们总体上觉得似乎更加忙碌了,张洪振在与教师们分头谈话,了解他们的素质能力和专业特长,为新开专业做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教师们还听说,学校将从燕京科大、蓟市大学聘用一批知名教授来授课,大家无形中有了一种能力恐慌。鲶鱼撒进来,你敢不甩甩尾巴?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就是,听说学校新来的人事处长在搞绩效工资改革,在保持原工资待遇不降的前提下,参与编辑教材的、给委培员工上课的、参加学术课题的,都有额外的奖金拿。

        据说奖金上不封顶,教学卖力的、学术贡献高的,拿到的奖金会比工资翻几番。

        俗话讲:学成文武艺、货与帝王家,知识是有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最近老师们与南陈村来的学员们在课间交流,听说人家一个月的工资一千到两千,年底奖金上万。自己呢?月工资400多不到500,福利几乎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嘛!大学毕业的不如高中毕业的,拿教鞭的不如被教导的,站讲台的不如玩机器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哪儿?!

        接着又听人家说了:我们也有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,罗部长,哦就是兼着你们人事处长的罗胖子,已经跟大洋保险达成了协议,由企业给员工们集体参保,上疾病伤残险,只要说得上来的重大疾病和伤残,保险公司都会按比例报销医疗救治费用。

        教师们彻底淡定不能了,人家福利这么好,自己还犹豫啥?压在办公桌里的劳动合同赶紧签了吧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人找到张校长,“事业编制不要了,能签合同不?我现在就想把工作关系转到职高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洪振看着对方,嘿嘿一笑道:“你小子有眼力,跟着我好好干,绝对不会亏待你,去写申请吧,由学校跟教育局办理你的人事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了,你去找罗胖子,他手里有申请模板,抄一份就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当1996年来临的时候,学校老师们拿到了第一笔改制后的工资。

        关系在东平职校的,还是原来那档次、那几张人民币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被东华技校聘用的,普通职工800元起,任课教师1500元起,有的教师加上参编教材的稿费、委培员工的课时费,拿到了四五千,一个月顶一年,你服不服?

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1996年3月20日,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。

        惊蛰已过、正值春分,蓝市东华技工学校已经开学一周的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的学校窗明几净、道路整洁,一排排垂柳似乎都泛起了绿色。学校办公楼前,停了几排小轿车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会客室里,市教育领导亲手送达了《关于对蓝市东华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的批复》,同意技校在本市职中、高中进行自主招生,支持技校在市外招生,要求技校制定招生方案,坚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原则,增加招生过程的透明度,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。

        快中午的时候,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高晓华在温晓宇等区领导的陪同下,到校门口参加挂牌仪式。

        领导们发表完热情洋溢的贺词后,从附近一所小学借来的军乐队奏响了进行曲,然后高晓华与温晓宇共同为技校揭牌。

        红绸子取下来的时候,陈立东收到了系统的提示:恭喜宿主完成了支线任务,奖励:工业图书馆1座。

        没工夫去看这个工业图书馆是个啥东西,反正系统出品必属精品,等有功夫再具现,现在的任务是陪餐。

        高晓华是位女市长,但这个时代的女领导都比较霸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吃饭的时候,高晓华问陈立东:“陈总,你对咱们市的职业教育可是做了大贡献,不知道下步有啥计划没有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立东已经被灌了两杯酒,带着酒劲说道:“市长,咱们蓝市经济发达,职业教育的市场很大。实际上,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很发达。

        去年我安排人调查过,市里和各县区的职中、职高、职教中心就有六七十家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咱们这些学校的办学方向有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方面,许多学校只盯着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,这些学生职业未定,往往会所学非所用,来职校就是混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高校扩招在即,将会大大压缩我们职校的招生空间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用脱节,企业要的人才,职校教不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多老资格的职校忽视甚至漠视企业需求,我教我的,你爱用不用,呵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道这儿的时候,温晓宇脸上露出些许笑意,心说这小子这是要给人上眼药啊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就听陈立东接着说道:“现在有的职校还存在山头主义,他们身后有东家啊,教出一堆废物也能找到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别人教的学生再牛逼也不好使。可现在是市场经济,这样搞下去,早晚会被淘汰。

        我认为,职校还是要聚焦主责主业,为全市各行业发展培养专技人才。

        我跟许多企业接触过,即使在大型国企,技术岗位和特岗工人,有多一半没证。

        电工没电工证,天车工没天车证,安全员没有安全证,这批人没有三十万也有二十万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,也是我们职校耕耘的空间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,企业用人也有问题。想当年老一辈办夜校扫盲,大伙争着抢着学文化、学知识,那是啥劲头?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可好,在好多企业,不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,没有建立很好的激励机制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导致员工没心思学知识、学技术,把自己视为生产线上的工具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只会按程序操作,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怎么处理,知其然不知所以然,这叫无脑操作。

        特别是一些专业岗位的员工,不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,我认为这样的企业行为就是犯罪。

        整天混日子、不思进取的员工,就算本科毕业、硕士学历,那也不行,早晚会被淘汰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我认为办好职校,必须深入研究我市的产业需求,优化专业结构、专业设置。

        还要与企业、行业紧密结合,推行订单培训,加强联合办学,真正为企业、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,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高晓华一边听一边琢磨,这小子真是蓝师毕业?

        这大道理一说一套,听着还真是那么回事儿。

        等陈立东把唾沫星子喷完,高晓华带头鼓起了掌。然后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陈总,市里还有几所职校你能接手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