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颍川四姓-《汉帝崛起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先说前两个字。

    《大学》中有言‘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’,此句尔等应当都读过,也当知道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之说。

    我认为在四者之中,前两者最为紧要。

    修身不仅指治学、修行,更包括存身之道,只有能保全自身者,才可去谈其他;

    齐家自然是指要心怀家族,团结族人,时时顾念家族利益与名声,如此家族兴旺,才能反哺族人。

    如果说修身为立身之本,那么齐家即为成事之基。

    “而身与家的关键所在又在何处呢?这就是第三个字——名。

    名者,一为名望,二为名分。

    名望何来?

    《左传》曰: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三不朽。

    何为名分?

    《论语》曰: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

    尔等不可不慎而审之。

    再说最后两个字,可以一句话概括——

    凡天下事,在时与势,审时度势,顺势而为,则无往而不利。

    “这五个字相互关联,身、家为根本,名乃身家存续之道,时、势为处事治政之法。

    尔等记住了么?”

    “记住了!”小辈们齐声答道。

    “记住就好。”荀爽欣然笑了笑。

    “哈哈,慈明公智慧高绝,别说这些小子,就是在我听来,也有醍醐灌顶之感。”陈纪钦佩道。

    “元方贤弟见笑了。”荀爽摆了摆手,“我也是希望后辈们能少走弯路,早日成才,不负你我家族苦心栽培之功。”

    “有慈明公提点,我相信这些小子将来必有大作为。”钟瑜附和道。

    “是啊,难怪荀氏人丁兴盛,才士辈出,此全赖家长教育之功,真不愧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”韩融也跟着赞道。

    青出于蓝的典故出自荀子劝学篇,而颍川荀氏一向自诩为荀子后人,韩融这马屁真真拍得妙,引得荀爽与荀绲开怀而笑。

    几人又说了些闲话,就将小辈们都遣了出去。

    然后荀绲说了个消息:“我听说郑北海将要出山入朝。”

    荀绲曾做过济南相,在青州广有人脉,像郑玄这种名士大儒的动静自然能第一时间获知。

    “噢?”陈纪有些惊讶,“先前听闻卢子干在天子面前举荐郑康成,原以为只为试探,不想还真成了?郑康成一向不应征辟,此次为何竟应了?”

    荀绲解说道:“据说起初郑康成收到征聘文书时,本来犹豫不定,后来看了《求贤诏》,却下了决心,连门徒学子都遣散了,只选了几个准备带往雒阳应诏殿试。”

    “可知道天子许以何职?”

    “暂不知,似是天子亦未明言。更不知天子真实用意为何。”

    “世兄以为天子是否有放开党禁之意?”

    “不然。”荀爽接口道,“郑康成不能以寻常党人视之,毕竟其与扶风马氏大有渊源,而马氏一系圣眷正隆。”

    荀爽所说的扶风马氏指的是赫赫有名的扶风郡马家。

    马家兴盛于名将马援及其女明德皇后,后来又被马融发扬光大。

    马融不仅是马援的从孙,其本人更是名满天下的大经学家,卢植与郑玄都是他的弟子;

    此外,马融的女儿是曾做过司徒的袁隗之妻,马融的族孙马日磾与卢植一样,都是如今的帝党中坚人物。

    由此荀爽说马氏一系圣眷正隆。

    “六弟所言甚是。”荀绲道,“其实党禁之事倒不紧要,郑康成入朝将给朝野带来的变局才是我等急需关注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天下之兴衰非在天子,而取决于我等士人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看来,此次天子殿试之事更是不容有失,必须助几个小子应试成功才好。”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